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学科科研 | 教务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之窗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水之源 | 综合治理 | 工程教育认证 | 网站导航 
 
  工会工作

 学院党委 
 党建思政工作 
 工会工作 
 群众路线 
 两学一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之窗 > 工会工作 > 正文
详细信息
心理危机干预在救灾中的应用
2011-06-28  
所谓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创伤事件的个体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防止精神崩溃,使之尽快摆脱困境。这是一个短程帮助的过程,也称为情绪急救。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的发生;二是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鼓励当事者的自信心和正确地自我评价,提出适当的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三是提供适当的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危机干预的最低治疗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病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水平至少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平衡能力,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始于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发生后,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对伤亡者家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干预。及时的心理疏导对帮助受难者家属走出绝望无助的心态,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的社会负面影响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04年9月,国务院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急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为我国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创伤事件可激发当事人对伤害或死亡的反应性害怕、绝望和恐惧。美国纽约医师学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有100万以上的纽约人发生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该学会的调查显示,9·11事件后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1/4的儿童接受心理咨询,而成人中24.6%的人酒精摄入增加。9·11灾难发生后,美国政府立刻雇用大批心理医生,对幸存者和现场目击者实施针对心理危机的紧急干预;同时纽约市教育局派出大批学校心理专家,对教师和学生实施心理辅导,疏解他们心中的恐惧。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无情地袭击了人类。这一天,20多万生命被无情的海浪吞没。

心理学专家们倾听了上百名幸存者的故事。有幸存者眼睁睁看着突然袭来的海啸,让亲朋好友以及成百上千人顷刻间在自己眼前丧生,与死者的生离死别以及没能阻止亲朋的死亡,让他们对自己还活着产生了负罪感。有个幸存者告诉前来援救的心理学专家们说:“我看到妻子被海浪冲走了,我不顾一切地放开了我的孩子想去救她,但却于事无补。”这名幸存者在普吉岛上徘徊了6天,不吃不睡,最后通过救援人员10多小时的说服,才回到曼谷家中。

“有个法国妇女在海啸中失去了孩子,她一遍一遍地回想这件事难以自拔。这种心理创伤,有点类似于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子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心理专家克雷罗这样说。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位从印度尼西亚海啸灾区回来的心理学专家凯耶斯说,印度洋海啸这样的大灾难,对人们造成的心理损害是巨大的,许多人可能终生难以复原,潜藏在心中的恐惧和忧虑难以消解。如果他们能得到早期救助的话,心理状态还可以得到一定改善。事发半年是一个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救助,可以防止群体性的心理健康危机的爆发。

去年“桑美”台风对我省温台地区造成了重大的物质和生命损失。浙江省政府首次组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和心理危机紧急干预医疗队,在台风登陆后的第二天赶往灾区,为灾民提供情绪平衡、认知平衡和心理支持等服务。通过对灾民进行灾后心理危机紧急干预工作,抚慰了一颗颗极度恐惧和绝望的心灵。这对灾民安全度过重大打击后的危险期,稳定社会秩序、尽快平息危机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也进行“心理救灾”,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借用各种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重建灾民的自信心,这是现代政府重视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绩效水平的重要举措。

水利工程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工作小组

2008年5月26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地址:中国 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瑶湖校区)邮编:330099